设为首页

TOP

《东方承诺》影评(Eastern Primises):不动如山,暗流汹涌
2011-05-27 13:37:39 来源(剧本网www.juben98.com): 作者: 【 】 浏览:1728次 评论:0
本人格调低下,偏爱些独特气质。

  气质之独特,往往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在大量比较的基础上才产生。一般来说,在某样东东发展的初期,比较容易出现独特气质;到后来,之前的独特被不断复制与融合,要想有所独特就越来越难了。

  电影也是这样。以黑帮片为例,从个人愚笨的脑袋来看,《教父》与《好家伙》的风格是很不相同的,自然也与《美国往事》有所差异。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精品,但如果要说照那样拍黑帮片就自然而牛,那也不尽然。老大们越是牛,俺越盼望着出现完全不同风格的新老大。是的,俺就是这么唯恐天下不乱。电影风格的天下里,简直要乱套了才好。

坦白的说,《东方承诺》(Eastern Promises)让俺激动,相当的激动。在电影院时,俺就不停地咽口水,馋的,被挑逗的。出来以后,俺一直在翻白眼,想的,被刺激的。

  深切了解俺低劣品性的,一定会露出暧昧的微笑,分明暗示着我一定又看到了不少横陈的胴体……切,那是纯洁的初哥菜鸟们干的,不堪如我者,哪会有那么高的格调呢?

  诚然,对于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启用专业毛片演员的克隆伯格(David Cronenberg)来说,胴体自然是不缺的,但不是那种娇滴滴、白生生、软绵绵、光滑滑、让人厌恶的娇躯,而是雄赳赳、黑艳艳、硬梆梆、血淋淋、让人兴奋的身体;显然,这个身体属于男性;确切的说,他属于雨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

  正如很多评论所指出的,雨果同志在这一段中的大胆演出,异常生猛,裸体单挑两壮汉,连连走光,且双方都不少流血,浅色的浴池背景,鲜红的血液,晃动在白色肉体上墨色刺青,将人的视觉欲望撑得满满的。满则满也,但是一点都不觉得腻。实际上,本片对暴力镜头的处理,直接承袭了《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的风格:这是一种未经渲染的、完全真实的演绎。相对而言,同样以追求真实效果而论,《东方承诺》比《谍影重重》系列更为古朴:后者在动作场景中,还会利用镜头剪辑来拼出那种凌厉的高手风范,前者则多用长镜头和静态机位,因此,场景中人物的暴力动作,和俺们实际经验中的“打架”差不离儿。也正因为这样,心理冲击力才更大。

  打架的雨果是生猛,但俺更欣赏穿上衣服的他。这不仅是因为俺暂时还没有男色的嗜好,更是因为《东方承诺》中的雨果,是因为其静态的表演,才完成脱胎换骨似的飞升的。说来奇怪,雨果在片中的造型,其实是蛮符号化,同时也蛮凶神恶煞的;但是,看到后来,他的角色形象却变得非常生活化,非常亲切起来。你要说人家像贫嘴张大民那样拼命折腾一番从而让人有如此感觉还成,可雨果从头到尾绷着大理石雕一样的脸、瞪着灯泡一样的大眼,吐着含糊不清的俄罗斯土豆英语,却造就了今年好莱坞银幕上迄今为止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这中间的玄妙,不得不令人赞叹。

  说实话,本片中的雨果,比《魔戒》中的人类之王有神采得多了。本来,以他那瘦骨嶙峋的脸型,是要有些络腮胡子遮掩着才好看;可是,《东方承诺》中的雨果,愣是凭借细微的神情,将他那个骷髅头变成了魔力脑袋,紧紧锁住了观众的目光,仿佛每一道皱纹都凝聚着戏剧张力,又彷佛下巴上的凹陷是黑洞,只要他一亮相,观众的视线就无法逃离……请原谅俺的花痴语气,莫办法,有时候,那种看似平和其实魅力四射但表现方式又非常低调内敛的演技,是很难从技术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这才是电影的真正魅力:它超出了文字可以表现和描述的范围。尽管承认这一点俺很不情愿,但与其徒劳地玩弄秃笔、暴露文字的苍白,还不如索性来些情绪化的表达,这至少证明俺也能花痴一把。而且,有些东西真是眼见为实的,雨果这次的表现,相当于融合了“百炼钢”与“绕指柔”,气质与形象的刚猛,与表情和眼神的阴柔细腻相得益彰,让人忍不住想看第二遍,看他是如何做到这样境界的。

  和雨果同样精彩的,是扮演俄罗斯黑帮老大的阿明(Armin Mueller-Stahl)。咋一看,他的演绎,似乎和《教父》中的马龙白兰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方法派的无限迫近生活的方式让人物生动起来,以更家常的方式塑造更为内敛一些的黑帮老大。但是,我总觉得他的演绎与白兰度之间,还是有细微而又关键的区别。白兰度的时代,是表演上返璞归真的巅峰时代,虽然他们对白的腔调,在现代人听来仍然不是非常生活,但其演绎目标,显然是要完全消除表演的痕迹。不过,在俺看来,这涉及到表演的本质问题:表演无论如何仿真,终究是在演绎,是在“作假”;所以,追求返璞归真的效果固然值得提倡,但是,提升到某个极点之后,反倒显得有些刻意,演员在银幕上越是试图摆脱“表演”的痕迹,俺越是感觉他是“装”成那样子的,因为没有拍戏这回事他就完全不是那样子。因此,俺的实话就是,看白兰度那个时代的最返璞归真的表演,我承认他们演得很像,但心里仍一直觉得不大自然。这种“自然”不是针对从银幕上的角色形象,而是指从演员外化到角色的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所以看起来完全真实的,反倒不“真实”了。

  《东方承诺》中的雨果与阿明,是另一种情形。他们也在着力往生活的真实靠拢,但另一方面,他们不像白兰度那个时代那样完全突出角色的魅力来体现演技,而是同时注重“表演”过程的魅力和角色的形象气质,形成“同程争辉,不分彼此”的效果。看影片中的雨果与阿明,他们有非常生活化的一面,但也有很风格化的一面。当然,这种风格,不同于过去那种戏剧式的舞台腔,是跟随电影自身独特氛围起伏、由导演调教加演员领悟、融合而成的结果。因此,它不是程式化的东东,而是非常即兴的,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火花四溅,独此一家。

  俺这个人比较爱新鲜,再经典的东东,让俺看上三遍就厌了
Tags: 责任编辑:jube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出租车司机》影评:残暴中的温柔 下一篇暴力的多种形态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业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