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黎明 来源:网易娱乐
《面纱》是关于一对成熟男女的不成熟选择,纵使那故事框架足够拍一部史诗爱情片,但影片的兴趣始终停留在室内乐格局的家庭,停留在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因为,心灵的世界也可以海阔天空。
如果说村上春树是当今中国小资的偶像作家,那么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就是上个世纪西方小资的偶像作家。据统计,在现代小说家中,他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的次数是最多的,光是在英美搬上大银幕就达50来次,可见文青及影迷对他的青睐。他在1925年出版的《面纱》,最早于1934年由大明星嘉宝主演过,这回是梅开三度,也很可能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次。
中国小资喜欢坐在咖啡馆里扮酷,慢慢品尝昂贵的饮料;西方小资喜欢远行,动辄到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去进行心灵的探险。在福斯特所著、同类型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刻板的英国人来到意大利,仿佛吃了魔药,春情焕发,春心荡漾。《面纱》的男主角也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人,严肃认真,缺乏情趣。他傻乎乎地爱上了家境优越但行将进入老大难年龄的吉蒂,把她带回派驻地上海,似乎没有意识到对方其实不爱他、更多是为了逃脱家庭的束缚。而且,他像陈景润似的埋头工作,孤独苦闷的妻子很快就红杏出墙。老公明知真相,但碍于面子没有挑明,于是胁迫妻子跟他一块儿去极为偏僻落后的乡村。那儿正爆发霍乱,这种行为无异于双双跳楼,但又少点奥赛罗的悲怆。在这风景如画但连空气都弥漫着死亡的极端环境中,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逐渐了解对方,坠入爱河,最后却死于瘟疫。你以为只有李双双才会先结婚后恋爱,原来小资女性也可以接受这种倒置的婚恋顺序,而男主角费恩则经历了爱、心死、再爱、人死的人生颠簸,跟妻子的感情重合点非常稀少。
你若以为这又是一部《走出非洲》或《英国病人》,那就大错特错了。《面纱》虽然把主角的感情纠葛放到动荡时代和陌生环境,但影片回避了常见的浪漫手法,就连两人共游漓江(貌似)的场景都只是一笔带过,不多做流连。影片的重点在于两人的心理变化,转变过程极为细腻可信,但又不拖沓。毛姆的作品均以人物刻画见长,本片主角的塑造尤为出色,完全摈弃巧合误解等肥皂剧桥段,依靠戏剧化但又不夸张的台词(编剧曾创作《费城故事》)和精湛的表演呈现很立体的人物。
男主角沃特·费恩办事一丝不苟,但他的认真时常到残酷的地步,比如他的醋意没有像一般男人那样通过酗酒吵架宣泄出来,而是对老婆不理不睬,并让她同行去瘟疫区。
他原谅了妻子,实际上也在拯救自己。妻子吉蒂的转变不怎么出乎意料,所幸影片没有把她提拔成西洋女雷锋。人物的所作所为均有合乎情理的动机,没有陷入言情剧人物不食人间烟火的窠臼。
娜奥米·沃茨再次证明她是一个难得的好演员,她把女主角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清晰可辨,层次分明,饱满但不过火。
爱德华·诺顿较为内敛,虽然形体动作不多,但入戏很深。倒是黄秋生和夏雨扮演的人物相对单一,浪费了他俩的才华。
总之,这是一部制作精良但又不张扬的影片,连音乐都很低调,包括郎朗很有节制的钢琴演奏。这大概不符合被《泰坦尼克号》惯坏了的、喜欢大起大落浓墨重彩的观众口味,但这很可能就是大众与小资的区别。《面纱》是关于一对成熟男女的不成熟选择,纵使那故事框架足够拍一部史诗爱情片,但影片的兴趣始终停留在室内乐格局的家庭,停留在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因为,心灵的世界也可以海阔天空。
本文版权为原作者与网易共同所有,本站已经获得网易授权转载,其他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这里进入本站周黎明影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