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TOP

《十三棵泡桐》影评:谁才是手持刀子的真凶
2011-05-27 13:36:06 来源(剧本网www.juben98.com): 作者: 【 】 浏览:1862次 评论:0
《十三棵泡桐》根据何大草的小说《刀子与刀子》改编,影片最基本的叙事动力来源于主人公风子对于青春岁月的回忆。影片在一阵尖利的警报声和一连串摇晃不定的画面中引起了观众对故事的悬念。这种倒叙的悬念手法对于一个电影爱好者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甚至是司空见惯。

女主人公风子喜欢刀子,缘于童年时看的第一本连环画阿拉伯故事集。勇士费拉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和勇气,把一把刀子插在自己的脚背上。启蒙教育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基础。从此,费拉斯的形象和刀子便成了风子青春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英雄崇拜,奠定了风子最初的人生观。她爱上了班上拳头最硬的陶陶,他是班上的老大,很多人都受他的保护。陶陶的身上边有着英雄费拉斯的影子。而刀子则成为风子的另一道精神支柱。每当风子受到伤害,心灵脆弱的时候,她的手中总拿着自己心爱的刀子。

影片中有几个写意镜头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个是风子被自己的父亲打了之后,她在给陶陶的电话中,在一端敲打着自己手中的刀子却不说一句话;另一处是包京生被学校开除,她被留校查看后,在回家的路上用手拿着刀子在铁栏杆上划过,以及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以后,跑到废旧的工厂上用手拿着刀子不停起敲打铁栏杆的镜头。这都说明了刀子是风子的精神支柱。她希望通过刀子来获得对自身的保护。最后,包京生用风子的刀子挟持了阿利,同样说明了刀子在包京生心目中的作用,他期望利用刀子来使自己获得新生和救赎。

《十三棵泡桐》在对80后这一代青春的表述中,洗尽了矫揉造作的做派,还原了那青春期孩子们的成长原貌:早恋、性、学校暴力、家庭变故,以及语言面貌,为这一代人关于青春的回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口。

《十三棵泡桐》并不是一部仅仅关于青春成长的电影,影片不时地提出了对家庭教育的警醒和反思。风子、包京生的生活状态,都是脱离不了家庭的影响的。风子父母的离异、包京生的父母远在他乡、阿利父亲的纵容、陶陶父亲的贪污,他们都没有能对孩子尽到当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90年代被称为“告别革命”的时代,人们面对一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每天经历着社会巨大的变化、人心浮躁,谁也无法把握的不确定因素,让人们思想和行为变得盲目,一方面是面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人们对面未来表现出茫然性。

整个社会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时代的变革、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离婚、贪污受贿等现象在社会中大肆出现。告别了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引起的社会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在80后这一代人身上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孩子的价值观也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包京生请大家吃烧烤、金贵被阿利骂用山里人,泡酒吧等现象在影片里的出现,都放映了时代在孩子身上打下的烙印。

一个社会的变化影响最深的仍然是成长中的孩子们,因为这正正是他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导演用一群高中生的青春成长史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呈现出来。主人公风子的事实就是时代的事实,影片以一个少年的回忆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晃动的镜头刚好合拍了那个时代骚动和不安的心理。而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注定带来了主人公以灰色为主调的回忆。这样一个调子是对过去和现实一种独特的表述。影片所表述的一切值得大人们深思。

《十三棵泡桐》:谁才是手持刀子的真凶 作者:落…
Tags: 责任编辑:jube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现实与梦想的交汇 下一篇诡艳的误读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业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