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TOP

早春观碟记
2012-02-18 22:19:48 来源(剧本网www.juben98.com): 作者: 【 】 浏览:2401次 评论:0

作者:依人淡如菊 来源:本站论坛


每当严冬过去,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便有全身舒展开来的感觉,浑身上下都喜气洋洋似的,很想穿上漂亮裙子,很想到处走走,很想看看花晒晒太阳。原本以为今年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过去的这个冬天一直很像春天甚至夏天,不过到了上一周,天气忽然变冷,然后在转暖的前两天,我出去漫游了两天,于是我又重新体会到这种感觉。这种春天到来的感觉,很好。

我的书柜里放了几十张以往高价买来的原版进口CD,可惜有了MP3以后,这些CD几乎被我遗忘。今天,我重又打开柜门,心里想着是否开一个淘宝店,慢慢把他们卖掉。紧接着,我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每一张CD从寻觅到入手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人与一张CD的相遇也是一个缘分。随便抽出一张CD在手中,我都会想起当年初遇它的惊艳,决定买下来时的心情,曾经它们是我的至爱,当年对于音乐的热爱有如现在对于电影的热爱一般,只是时光流转,我渐渐将它们淡忘。也许时光继续流转,我也会渐渐将电影遗忘,但是在遗忘之前,我决定要多留下一些记忆。我写的东西有很多人觉得很烂,他们会不屑的说,她写的我从来不看。不过我从不介意,因为我并不是为他们写的,更多的时候我是为自己写,在岁月正好的时候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想法,在若干年后,回头重新阅读自己的记录,也许会想起遗忘了的曾经珍惜的一切,也许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我想,这毕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父子
曾经报以厚望的电影,看毕却十分失望。这是一部讲述草根阶层悲惨生活的电影,题材又是最容易赚人眼泪的父子情,可惜拍的非常失败。其实郭富城在片中的演出是很成功的,小演员也是相当不错,可惜编剧太差,怎么看那故事都透着假。杨采妮和郭富城对小孩的态度都有着很明显的前后矛盾,于是整个故事就显得不可信,彷佛编剧和导演把观众都当作泪腺过于发达,同情心无处释放的弱智大妈,想用这样一个蹩脚故事来感动观众,实在是让人有点郁闷。在DVD封套上,有着许多对这部电影的过誉之词,封镜十年,蓄势待发也不过尔尔,真让人失望。

女王
我挺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很可以满足我对欧洲皇室的好奇心。但这不仅仅是一部充满八卦精神的电影,它想表达的是女王也是一个人。电影讲述了在黛安娜强大光辉下的王室,如何在黛妃去世后处理和民众以及媒体的关系。这个主题在电影海报中便可瞥见,女王站在一个巨大的不完整的黛妃海报前,仿佛整个人笼罩在人民的王妃的阴影之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有点刺杀肯尼迪的影子,把记录片和电影融合在一起,黛安娜的一切镜头都是记录片。电影非常有倾向性的捧高了布莱尔首相,把他塑造的真诚的亲民的对女王始终尊敬如一的首相,而查尔斯王子则显得懦弱猥琐。
现在喜欢从人性角度刻画大人物,从前两年的《帝国的毁灭》到今天的《女王》,这些原本恐怖或者神圣的人物纷纷在镜头前展现了与我们一般的喜怒哀乐的一面。女王也是人,不仅仅是硬币和邮票上的人头像。很喜欢女王与十二叉鹿王相会的场面,两个王者有惺惺相惜的对视,可惜鹿王很意外的被打死了。女王站在房间里,看着鹿头,心里毕定是震撼的。看着被割下的鹿头,她彷佛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率领的王室的困境,然后她心里下了决定,要保护王室,保护国家,即使这和自己的私人感情有冲突。有些人认为女王最后发布演讲,是发自内心的,是经历了宪政危机之后从心里感到自己错了。我却始终觉得她是在为了王室为了国家做出妥协,她并不觉得自己对黛妃的看法错了,但是她发现自己对人民的估计错了。
海伦米勒这个女王专业户把伊丽莎白女王演绎的非常好,有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同时又有强烈的亲和力。电影整体也很不错,颇具古典色彩,但是对奥斯卡最佳电影来说,分量的确偏小,所以不能得奖也是正常。
半个尼而森
这部电影是这两年流行的风格,用冷冷的有点玩世不恭的调子讲述普通人的枯燥生活,偶尔还有一些惨淡的幽默。这种风格也颇赢得了一些人的爱好。我在初接触这种风格时,也颇为喜欢,但看的多了,便不再沉迷于风格,而更多开始关注剧情。说实在,这部电影并不很抓人,整体感觉比较散。整部电影看下来,只喜欢其中一段。便是电影最后老师和学生在诡迷的party里相会,学生将毒品放下,从老师手里接过钱,然后默默离开。这个场景将两人的矛盾最大化,也创造了让两个人反省自己的契机。电影里老师与学生的友情比较怪,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介于友情和朦胧少女情怀的感情之间,但看着有点怪怪的味道。这部电影口味较怪,不是我的type。

24只眼睛
这是一部很优美的日本老电影,五十年代的黑白片。电影讲述一个美丽年轻的女音乐老师和一群爱戴她的学生的故事。电影里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樱花田野,只可惜是黑白片,如果是彩色的,想必风景一定绝美。女音乐老师刚到小村里时,跟作风保守的村民有许多的误会,剧情因此展开,最后当然是大家都接受了这个美丽的老师。
电影是日本战后电影普遍的反战基调,女主角因为反战所以离开学校,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学校。那时,当年的小男生们多半已经战死,留下当年的少女们如今都已为人母。电影讲用浅浅的调子讲述了这二十年间老师与学生浓浓的师生情,本来是很普通的电影,但因为有了战争背景,于是电影变得特别。这部电影拍摄的时候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期,虽然黑白画面很简陋,但许多细节拍摄的很细腻,只不过有些人会觉得此片过于煽情。老电影一般都有这毛病,略带一点艺术式夸张。喜欢老电影的同学可以看看,不喜欢的就算了。

松子被嫌弃的一生
松子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有一个生病的妹妹,她的爸爸很关注她的妹妹,却很少注意她。她喜欢唱歌,喜欢扮鬼脸,因为她爸爸看到她的鬼脸会笑。于是,她不停的扮鬼脸,以至于长大后她只要一紧张就会扮鬼脸。松子长大后当了一名音乐老师,她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在船上教孩子们唱歌,和有着大白亮牙齿的男老师约会,可是她太善良了,善良的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和前程。
这部电影非常特别。故事是很悲惨的,但电影的调子却是很明快的,有很浓重的卡通色彩,十分童话的感觉。这样的方式会让观众觉得自己彷佛在看《卖火柴的小女孩》之类的故事,产生一种感觉,感觉自己看到的都是童话,于是减少了悲伤的感觉。
电影在开始的时候,因为新奇的风格和罕见的夸张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随情节慢慢的展开,这种风格渐渐的渗透到电影中,变成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影里的歌舞设计很好,松子每次新生活的开始,都有一段歌舞,虽然那些歌都带着童谣似的简单明快,但却都很好的表现出松子每段生活的特点。
松子遇到了无数挫折,她每次都以为这次自己真的完了,但每次她都挺了过来绝处逢生。她是一个很有韧性的女人,她的积极乐观给了观众无限的希望。只可惜,最后她被爱情打垮了,她被爱人推倒在雪地里,推倒了她对爱情的希望。她回到老家,她的弟弟却因为她对父亲和妹妹的态度无法原谅她,赶她出门,浇灭了她对家庭的的希望,于是她开始行尸走肉般的日子。只有在偶尔的时候,她会在医院里,用痴肥的脚摆出和儿时一样的动作,让人心酸不已。
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松子打算和老朋友一起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站在月光下,身上撒满温暖的月光,彷佛耶稣般神圣庄严。这也是正是导演的意图吧,把松子塑造成一个堕入凡间的天使。电影最后的那段歌舞,十分感人,那白蝴蝶彷佛松子的化身,飞过时间长河,往日一幕幕重现,松子走上天国的阶梯,她的妹妹站在阶梯尽头,松子唱着歌走到妹妹面前,说出了电影里最感人的一句台词,我回来了。这最简单的家常话,包含了无数的眼泪和伤痛,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电影对松子的家人着魔不多,但却浓的刻画出家人对松子的爱。爸爸的日记,妹妹死前的遗言,都让松子重新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松子最后居住的公寓旁有一条河,那条河很像老家那条河,所以她选择在那里终老。因为那地方让她想起家,她经常坐在河边哭,那时的她是否想起了儿时的岁月?想起了儿时的那些鬼脸?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手法的梦幻童话和现实的残酷无常很好的构成对比,电影没有夸张的煽情,却能让你深深感动,强烈推荐给大家。


路直路弯
当我看完电影,并得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大卫林奇的时候,我真是非常非常的惊讶。因为没有想到,大卫林奇会拍出如此简单且充满温情的东西,在我印象里,他的电影总是充满诡异,黑色,恶梦。
这部碟的封面是一片星空,星空下一片麦田,麦田前一个老头开着一辆老式割草机。这是一个带着十分浪漫和情趣的电影封面,它牢牢的吸引住我。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一个73岁老头为了看望中风的弟弟,开着一辆六十年代的割草机,进行跨洲旅行。在路上,老头遇到了许多人,怀孕离家的少女,撞死鹿的女人,二战老兵,自行车运动员。老头对怀孕少女讲了一根树枝和一把树枝的故事,第二天清早,少女留下一捆树枝走了,她听懂了这个故事。老头告诉年轻的自行车队员,他最伤感的就是想起自己年轻力壮的时候。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也都会老去。年轻不值得炫耀,老去却依旧充满勇气才值得骄傲。老头象一个智者,用自己走过风雨的智慧,告诉着人们生活的真谛。我很好奇,为什么在身边似乎从没遇过这样从容的老者,或许因为我骄傲的青春,所以我错过了他们的智慧。
这是一部缓慢的公路电影,因为割草机的速度,电影的一切都变得慢悠悠。电影让我想起了《落叶归根》,虽然都讲述一个年纪偏大的人缓慢的长途旅行,但两者却有着孑然不同。路直路弯相比落叶归根少了对社会的控诉和对现实的不满,多了生活智慧和淡淡温情。落叶归根是反应一个社会的电影,而路直路弯是表达个人情怀的电影。不过路直路弯始终也没有跳出好莱坞式励志电影的框框,虽然大卫林奇十分独特诡异,拍起这类电影还是那个调调,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如果喜欢励志片,喜欢温暖调调的同学倒是可以看,这是很不错的励志电影。电影带着骨子里的乐观,那快乐的老头,在阳光下开着割草机越过万水千山,验证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硫磺岛来信
看完这部电影,我开始佩服老东木,不为别的,单为这部电影独特的视角。
从来没有觉得战场上的日本鬼子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们一直是以禽兽的面目出现。可在这部电影里,他们变成了人,虽然有些是不可理喻的狂人,但绝大多数的他们都有血有肉,有母亲,有妻子,有儿女。导演用这种独特的视角反应出战争的残酷。
电影里的日本人也高喊着坚持正义就是正义,让人不禁思索正义的含义。日军的正义和美军的正义是不同的,但他们却同样认为自己的正义是真正的正义,所以他们都坚持自己的使命。只是日方的使命在今日看来是充满了邪恶,但当时的他们却没有这种觉悟,他们没有机会跳到多年以后来审视自己,当时的他们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充满信仰。电影里没有对战场上的美军和日军做出道德的判断,日军有残杀俘虏的,美军也一样有,日军有优待俘虏的,美军也一样有,在这部电影里,交战双方的道德是平等的,从人性上来说,他们都可以算是正义勇敢的。但仅是这段文字,也许就足以招来许多愤青的痛骂,所以打住,不多说了。
电影拍的很好,那些充满生活味道的家书和战场上的硝烟形成强烈的对比。上战场前,战士们围上家人亲手缝制的幸运腰带,心里却怀着必死的思想。栗将军虽然一直尽量让部下能够存活,但最后他还是带着部下冲向死亡,电影一方面很温情,一方面却很残忍。这是这种温情与残忍的组合,加上独特的视角,组成了这部独一无二的电影。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比《无间行者》更应该获得最佳电影奖。

奇幻人生
这部电影十分有创意,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我之所以要看这部电影,正是被这故事的离奇缩吸引。但看着看着,感觉电影虽然有个新奇的主题,但核心却还是传统的那套,就像前面说的《路直路弯》一样,并没有给人真正的脱凡出新的感觉。不过电影的前半部分还是不错的,主人公和小说角色重叠的很好,他的生活因为小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知是小说的作者赋予主人公的,还是主人公冥冥之中影响了作者。反正,主人公从一个乏味不知生活乐趣的人变成一个正在生活的人。主人公还遇到了一个开面包房的女人,她喜欢烘焙小点心,用小点心抚慰主人公无聊的一天。主人公听着她述说自己烤过的甜点品种,生活在她的嘴里因为甜点变得无比美好。于是,主人公买来许多面粉追求喜剧般的生活,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知道他看到了那本手稿。
我对男主角看完手稿后的反应其实是很不满意的,因为男主角在看完手稿后,我竟然愿意为了小说的结局去死,这让我觉得电影很矫情。一部作品重要还是一条生命重要?也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判断,对于教授来说,他的立场也许会认为一部传世作品更重要,但对于主人公来说,他会认为一部小说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就显得荒唐了。也许导演会觉得让主人公知道结局后依旧赴死会显得他很高尚,我却觉得傻的要死,于是感动几乎完全消失。幸好,电影结尾处,女作家改写了自己的手稿,那个结尾写的很美,那些人物和场景充满了生活细节的幸福,于是我失望的心情又被挽回了,感叹着这别样的两生花。

昨晚写完这些,我又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真是非常非常的好,在这里先推荐一下。法国的《第八日》,讲述一个商人跟一个弱智成年人的友情,结局非常好。昨晚看完电影,心绪彭湃了一会,但是懒得打开电脑,于是上午补上这么一段。但偶早饭还没吃,所以只能写这一点,大家都去看吧,真是一部好电影呀。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观时尚女魔头 下一篇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1989-2006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业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