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TOP

【综述篇】《磨坊电影》影评(Grindhouse):独一无二的Cult体验
2012-02-18 22:21:03 来源(剧本网www.juben98.com): 作者: 【 】 浏览:2422次 评论:0

作者:红袖添饭 来源:网易娱乐

  俺不知道为啥国内把该片(Grindhouse)翻成“刑房”,难道是为了听起来更酷?

  可是,无论从词根,还是组合词义;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电影体验,Grindhouse都和“刑房”两字没有半点关系呀。

  翻译的同志估计对Grindhouse这一非常美国化的词汇有些误解。





  “磨坊电影”(GrindhouseFilm)当然不是指“放在磨坊(GrindHouse)里放的电影”。作为单独一个词使用的Grindhouse只在电影语境中存在,而在这个语境中,它只有两层含义:一,它指一个类型的电影;二,它指专门播放这类电影的电影院。具体到“这类电影”,英文中有多个单词可以对应:CultFilm,Bmovie,ExploitationFilm……正本清源的话,这些概念都没有科学界定的内涵与外延,而且他们彼此是相互交错的,基本可以混用。混用之后,我们大体可以概括出该类电影的两大外延:一,不以所谓的“艺术追求”为“主要”目标的类型电影;二,摆脱了大制作电影的诸多限制、卸除了所谓“独立制作”的使命负担、无限自由而激情、以低级趣味向高级趣味发出挑战的类型电影。很显然,这二者之间仍然有交集。

  在小昆(QuentinTarantino)与小罗(RobertRodriguez)二位同志的成长历程中,上述两类电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好比从小畅饮了别人的乳汁,这两个家伙长大后突然良心发现,觉得是回报的时候了。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齐报销”,两个家伙在《磨坊电影》中要做的,就是这样“一齐报销”的活:他们不仅各自创作一部“磨坊电影”,还要让观众获得他们年轻时候看“磨坊电影”的那种整体感受。有鉴于他们对“磨坊电影”的感情,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他们要传达的那种感受是温馨的,是浪漫的,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是欲仙欲死以头抢地唾沫横飞玉体竖陈酣畅淋漓百骸俱酥的;而“刑房”无论如何是不能传递这种感受的,所以应该枪毙。与想当然人士的YY相反,“磨坊”除了代表粗糙简陋外,更代表了一种草根文化情节,磨坊里“磨”出来的,可都是散发着芳香的精神食粮啊!





  然后,好事者又曰:“刑房”指的是普通观众看片时的感受,谁说大伙在看恐怖片时不是在忍受折磨呢?

  可谁说《磨坊电影》就是恐怖片呢?毛主席教导全人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有谁看过这部《磨坊电影》(Grindhouse)后还坚持认为是恐怖片的,我请他进“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洗桑拿,由俺们的头牌“如花”MM伺候……反正俺这个周末连看两场,只见影院里笑声、掌声与欢呼声,从来没听过哪怕一声最低微的惊叫——如果有,那一定是俺的小手手“很不小心”地放到了旁边黑妹妹的象腿上……看《磨坊电影》的过程是如此地享受,以至于足以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





  体验是需要包装的。尤其是对于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来说,这种体验必须是“全方位”的,必须还原出电影之外的那种氛围。为此,小昆与小罗不惜工本地制造出一副套餐,让B级片饕餮们好好放纵一把。

  像麦当劳的双层汉堡一样,在昆罗套餐中,首要的当然是“双片联映”(DoubleFeature)。说到这里,有些头脑发达的同学又想到俺们录像厅时代熟悉的“加片”了,肯定也还有更多的同学嘴角露出了暧昧而YD的微笑。可美式doublefeature和中式“加片”还不是一回事,说得通俗一点的话,人家是“捆绑销售”,俺们这是“搭头”,区别就在于内容的份量。在“双片联映”的形式中,彼此的份量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做“搭头”的问题。正片之外,还插有4部预告片与两三个广告。相应的,这些预告片与广告,当然在“品味”上是与“磨坊电影”水乳交融的:预告片们自然是假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影片制作计划;不过,相信看了这几个预告片的观众,都会渴望将来真会在电影院中看到这些成型的电影;插播的广告也很有“古老”特色,差不多相当于咱们当年电视上充斥的“猪快长”,连“电影分级公告”也都做得充满那个时代没心没肺的粗糙野趣。可以说,单单欣赏这些东西,已经把影迷们的胃口吊到天上,更别提这种细微之处所体现的昆罗二位对那个时代的感情了。

  在视觉处理上,为了营造出一种廉价而坎普的氛围,包括预告片、广告、正片在内的所有画面,都做了“磨旧”处理:画面充满了划痕与污点,仿佛胶片在无数个地下影院转手过;其中还有少数声画不同步和个别镜头过热烧坏胶片和情节断裂……不必担心,这些都是昆罗二位故意造成的效果,为的是更好地还原“磨坊电影院”里那种简陋低劣的观影感受。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两哥们有“做秀”的嫌疑:电影不正经地拍,却来搞行为艺术,岂不是舍本逐末了?说这些话的同志,可能忘了,对于B级片特别是B级电影体验来说,形式与内容是同等重要的。正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些效果是“假”的,所以这种“假”就透露出一种随意好玩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B级片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cult风潮的内核。对于要完整还原那个时代氛围的昆罗来说,上述“舍本逐末”的花哨小动作,是整个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有些评论对于正片中“缺失”与“烧掉”的片段之“可有可无”不满,觉得这样太矫情了,为啥不缺掉那些最关键的剧情呢?既然是还原真实,就要还原当年真实条件下这种很大的可能性嘛~~~的确,俺们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也遭遇过,胶片在最关键的地方烧断了真是急得人想骂娘,但是,这样的批评对于《磨坊电影》来说未免太钻牛角尖了。丫们要还原的,是这种怀旧体验所带来的“快感”,而不是“不快”;“烧片”与“跳画”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为了“烧片”而去烧片,那这些仁兄一定得去“如花”那里推油一下了。





  如果这些正片之外的家什都轻如鸿毛、不值一提的话,那正片的质量才是如山的铁证。个人认为小昆与小罗的表现,不仅百分百满足了FANS的心声,还大大超出了影迷的期望。

  单看选片类型,就能体现这哥俩的用心。B级片也是分各种类型的,究竟哪个最具有代表性,是个很纠缠的难题。也许,从人类本能的角度,更容易看出B级片的内核。“爱”与“死”这人类两大最基础的本能中,怎么看前者和B级片的关系都有些勉强——或者更确切的说——不合时宜。一部电影如果要在“爱”这个方面过度开发(exploitation)的话,艺术层次只会越升越高,或者最多沦为滥俗肥皂剧,但肥皂剧离B级片的大氛围还是有不少距离的。B级片的外延,大多用来表现“死”本能,鉴于“爱”与“死”的相互转化性,即使有某些以“爱”为噱头的B级片类型,最后也肯定会落脚到和“死”有关的母题上来。而“恐怖/惊悚”类型,正是对“死”这一母题的最直接阐释。

  “僵尸片”(ZombieFilm)与“肢解电影”(SlasherFilm)这两个亚类型,正是“恐怖/惊悚”片的得力干将,小罗与小昆分别选择这两种类型片“致敬”(更确切的说,是“开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更不用提这两个亚类型,本来就是B级片里最为大众熟知的。

  不过,与其说昆罗是借B级片来撒把野,不如说他们是在创造影坛的一种新活力。可能影迷们也有所感觉了,好莱坞近几年的商业片变得越来越“温吞水”(Mediocre)了,即使是那些所谓最宏大的制作,也总让人觉得有一种“还差一口气就爽了”的感觉。这口气,从表面上看,是被MPAA的评级给憋住了,从根子上说,是被“大片”们自以为是的“大众”定位给蒙骗了。这使得片商们总是投机取巧地去复制那些保险的成功模式,而不愿开创新的刺激点。

  而“狂野不羁”的B级片精神内涵,正好可以作为一剂“葡萄糖”,来挽救显得日益没有生机的商业片模式。





  好莱坞的情爱电影中,亲热场景总是显得特假,痴狂男女云雨之时,关键部位总有块多余的遮羞布,更不用提嘿咻完毕男女谈话时又盖得严严实实的了。可在欧洲同行那里,一切都自然得多,进而真实得多。这种真实,也带来更为鲜活的生命力。在对于特定内容的表现上,A级制作与B级片模式之间的区别,就有点像好莱坞与欧罗巴们在“性”态度上的差距。很多B级片之所以被冠以Exploitation的名号,除了在题材上的越界外,更多是指在表现程度上的肆无忌惮。具体到恐怖片这个类型,就是指那些极端血腥的场景。如果说那些煞有其事的恐怖片还有些羞羞答答的话,B级恐怖片中基本上是大洒狗血,同时对这些场景用一种欣赏的镜头去表现,从而更加冲击观众的感官。

  在这方面,小罗掌舵的《恐怖星球》(PlanetTerror)是个中翘楚。《300》中血溅沙场算什么?《恐怖星球》中所使用的血浆总量,在近几年好莱坞上映的电影中无出其右。特别是对于“能够将什么东西表现到什么程度”这一点上,小罗可谓将恶趣味进行到底了——是的,对于爱干净的女生来说,的确会有部分场景让小姐们大为不适。

  不过,B级片一个更核心的优点,是它的形式与内容可以非常自由灵活。也就是说,在“怎么去表现”上,编导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创造性,由此产生了各种类型间融合、变调与升华的可能性。“血腥”在《恐怖星球》里,就展现出难得的喜剧效果。小罗那四处挥洒的“狗血”,不是以吓人为目的的,而是通过极力夸张这种洒血的效果(印证B级片的Exploitation功能),以荒谬性来代替恐怖性(完成“变调”),最后在秉承B级片狂野内核的同时完成对一些该类型影片经典桥段的戏谑,从而完成某种意义的改造与升华。

  小昆的《金刚不坏》(DeathProof)也要达到同样的目标,但他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途径,这条途径是完全没有依据B级片历史模式,而是更大程度上从严肃的艺术电影制作的角度,来重新表现一个非常B级片的题材。这点让人吃惊不小,尤其是考虑到小昆的大嘴巴之前疯狂吹嘘,总让人感觉他会在Exploitation上做到淋漓尽致,谁知他极其狡猾地玩了把“阴”的,别说Exploitation了,在画面的刺激性上,《完全防死》比那些藏着腋着的恐怖片还要“干净”得多,可以说是在血腥程度上倒退了一万里。然而,正是在那个倒退到底的“奇点”上,小昆找到了一举突破“肢解电影”内核的秘密通道,从而创作出一部最不像slasherfilm的slasherfilm。这就等于是小昆独创了电影语境下的“蠕洞效应”(WormholeEffect):打通了B级电影与艺术电影这两个曾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宇宙。





  因此,要简要概括《磨坊电影》的特色的话,就是“以A级片的手法来包装B级片的内核”。小昆与小罗在占有大量B级片赏析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了该类型的神髓,进而以超越传统B级片手法的多元方式对这一神髓进行表现。整个电影看下来,有心的观众会从欣赏表面的感官快感,到对两个家伙的编导既能更为感兴趣。一方面,他们的电影里充斥着exploitation元素,另一方面,他们中途的“变调”似乎又让人觉得违背了exploitation的原则。但转念一想,这种不墨守成规的心性,不正是exploitation本该有的精神内核么?所以,昆罗在《磨坊电影》中其实是将exploitation更往前推进了一步,前进到了令严肃电影们也不敢小觑的地步,而两个家伙表面上,还是那么一副故意不求上进的死德性……

  小昆和小罗对类型片的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功力,恐怕也需要影迷们开放心态去欣赏,否则有可能造成不少误解。特别是小昆这次的《金刚不坏》,有可能会变成部分观众的“完全催眠”,呵呵。所以,俺的建议是,至少看两遍以上,不要光用眼睛去看,还得运用运用脑髓。《磨坊电影》之独特性,值得详细读解。


(腾讯娱乐,转载注明) 

本文版权为原作者与网易共同所有,本站已经获得网易授权转载,其他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人体雕像》影评:一部奇特的醒.. 下一篇人性与道义的悲凉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业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