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大文豪托儿说,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过按照无聊的两分法,任何不幸的源头,也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种是家庭外部遭遇突然的变故,一种是家庭内部逐渐滋生瓦解的力量。处在这些漩涡之中的人,除了要面对痛苦本身,最大的伤痛便是看着至亲之人的离开。
一切都可以变得不同。
《连环局》无意于囊括繁复的类型,只把关注对准林晓阳和何婉真这两个不幸的女人,她们的折磨经历一部分来源于其自身执拗的性格,另一部分则只能怪罪于无常的人生。
电影故事开始之初,由于一场绑架案的意外,导致了林晓阳的家庭悲剧,他把这场意外归罪于警方办事不力。而在三年之后,林自己重新策划了另一场绑架案来为身患绝症的丈夫筹措医疗费,不料阴错阳差之中误绑中何婉真之子。所以林只得将错就错,逼迫何继续拿钱来交换肉票,何在忍无可忍下开始尝试反击。两个女人无可避免地要发生一场冲突,而此冲突的核心依然是他们对看重的人重视到什么程度。
罗志良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讲述一种处于压力中的人类。因为承受着压力,所以会丧失常态,继而迷失自我,往往最终已分不清坚持的理由而走到万劫不复的地步。而理论上来说,之前越强势越自我的人,就越容易在弱点处被人击溃,然后带着强大的力量走到另一个极端。
何婉真这个贯穿着全剧焦点的角色被赋予了相当丰富的性格特色:在公事中她果断勇猛,连显然比她年长的智叔(张兆辉)都心服口服地叫她一声“大姐”;面对尴尬处境,她判断迅速,在洗衣店里说脱就脱;但在家庭问题上,她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离异的家庭给儿子带来了心理上的苦恼,而导致家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按照丈夫的说法是感觉“根本不被需要”,这便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她要坚持做自己,则不能为丈夫改变她半夜起床去警局办事的生活方式,也许错误在不合适的人相爱至结合了。而当何的儿子被绑架之后,身份的调转使得这般老练的警察失去了部分控制力,她开始在尽一个警察的职责去判断和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去妥协的两条底线中摇摆,带着脸上那条渐渐淡去的疤痕迷惘地奔跑在人群中寻找孩子,这种疲惫是双重的。而在故事尾声,当不可逆转的结果产生,她的情感和心智终于爆发至顶点。她尝试用更强的力量扭转局面,可这类事却往往并不以谁占上风而定胜负,底牌都在人家手中,斗得再凶又如何。
历史总是一再轮回,所以此故事的结局从一开始倒也并不难猜。
由此推及出的浅显主题应有一股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但电影的结尾却并未把无法平复的情绪推导到高峰,而是以一个大摇臂的俯拍快速把影片兜回在大团圆的结局中。让观众在无法悲伤也无法惊骇的情绪中松一口气,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说,罗志良的处理依然比较老练,有限的几出场面上的斗智戏都被他处理得错落有致,电影的节奏也始终紧扣人心,虽在具体的调动方法上未免有 “故意放大音乐”之类低级手段的嫌疑,但终归该出挑的戏剧张力都被牢牢把握住。那么只能是怀疑剧本没给空间人物去积累了,可台词和线索在细处表现出来的精准却又无法把所有缺失都归咎于编剧的能力,所以仆怀疑或许因为某些原因,故事或电影做了一些删节。
好的人物须有好的对手才容易激发斗气,林嘉欣扮演的林晓阳本是一个难得的女性反派,她冷静、隐忍、有条不紊、但却依然没有丧失原本善良的心。林嘉欣的气质本来就偏甜腻,台词肢体也较为慵懒。但在表现一个精心策划出绑架及勒索赎金方案的犯罪女性时,依然散发出难得的压迫感。她在承受了痛苦和信任危机之后,再次现身银幕前已是绷紧了脸却掩盖不住疲惫的样子。这样的反派,多半会让人无法恨起来,反不时为她的命运担忧。但有趣的是,故事没在林怨恨警方上做过多刻画,林的个人感情冲突也多和张兆辉对应,如此一来两个女人的斗争里相当有玩味价值的一层便轻巧错开了。当然,林在操纵何的行动时,别有用心的一些指令,或许可以说明她内心的忿然。
但真正的对抗并不在这里,而在两位女性都有足够的理由去做她们一定要去做的事情,她们都在为了拯救一些人而伤害另一些人,而且她们都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情形失去原本掌握的时候,迅速崩溃。在这个点上折磨到筋疲力尽、斗到两败俱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才会看得心惊胆寒却又津津有味吧。
林的戏少了,推动力不够,而何的戏分得很开,却又有些原地打转。当然,作为观众的基本道德是不该为创作者做过多预设,可明显剧本给出了人性那一面的开口,却迂回了撕裂的力量,实在是有些可惜。
刘若英的发挥要分开说,值得肯定的是她依然保持了有别于香港本土演员的细腻表演,在展现一个母亲绝望悲伤至崩溃的过程里,能让人有一定的感同身受。但在职业性的表演上,刘若英受限于自身气质无法表现出太强势的干练,而干练的诠释如果没有办法站住脚,直接关系到人物之间互动的可信度。因为张智霖扮演的丈夫就算再窝囊,也不至于对着个杀气不够重的女督察产生那么强烈的反感。而刘若英在面对丈夫女友官恩娜时表现出的状态,也实在太小女人。按说这样性格的人物做事,即使是醋意大发的无聊举动,也应该是冷峻淡然而非沾沾自喜。不然,原本这个家庭的不幸(夫妻不和)就莫名其妙地显露出一种“空”来。不过,危机而产生的救赎是否需要再加强,则可以是另一部电影的内容了。其实从《天下无贼》《生日快乐》一路看下来,其实可以发现刘若英的角色有一脉相承的近乎于病态对某事的坚持,这也许是导演在她身上发现的一种特殊性吧。
而林晓阳和丈夫的关系因为简单,所以刻画比较直接,那一句“你对我仅仅就是责任了吗?”道尽了无奈的两个人相守中的尴尬。人的本性也应重建设多过于破坏,她去策划这场绑架或许是有尝试报复的心情,但更多也是为了拯救那个人以及他和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点联系吧。人总是有必须去在乎的事情的。林嘉欣在笑眯眯的表情背后,藏一点走神就足够了。
郭涛所扮演的商人王森看似与整个人物脉络没有什么关系,结果居然真的就没有什么关系……儿子被绑架,急;发现和他无关,爽;直到察觉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才良心发现,宏观看这个人物简直就是故事里最大的幌子,那么一开始所提到的许多生活细节倒底又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刻画另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吗。依然怀疑有没讲尽的部分。
张兆辉恰如其分地又做了一次甘草,他扮演的智叔承接着几方面的视角,他因为之前的意外而对受害人有更多的内疚,在主要故事里也始终保持着基本的道德观和分析能力。在他的影响下,至少两个女主角都学会了调整被伤害的痛苦(只是刘若英那个似乎太快了一点,似乎应多突出无可奈何下的逃避)。在发现刘若英有不轨企图的时候,很直接地说“告诉我不就得了”,那种状态是令人十分信任的。可值得信任人最终比较容易……。
最后对片名小小地议论下,原本的名字《绑架》是一个中性词汇,只预示了故事里的主要事件,但因为是几场绑架因果交互,所以感觉并不算差,词汇本身是当作提点之用相当中肯,类似于许多美国片名的选择。更名以后的《连环局》从词汇上来说更吸引人眼球了,基于宣传倒也无可厚非,就像说得沸沸扬扬的刘若英全裸一样。但要细究,用“连环”来形容“局”实在不恰当,虽然剧中策划智商的确不低,推理部分也算完善,但基本上故事的重心还是放在失去控制的部分,那么其实也已经脱离真正的那个主观意义上“局”了罢。
无论如何,此片从观赏上来说可算中上,但一昧顺应某些价值观而失却了港片独有的癫狂颜态之后,于“后无间道时代”带来的闷骚中只剩下一丝遗憾。
《连环局》:失控的力量对立 作者:武束衣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