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立场的人或观念,我们或许一般会不置可否敬而远之。但假如让我们有了抓住他们把柄并可以置于死地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也含着名利的诱因),会不会从头到尾站稳立场,认真的把这一件‘损人利已’的事情做好?在记录里,特工的心理素质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人中最高的一个群体,各类形形色色的秘密活动注定了特工在行动中不能把自己的情感代入行动里,往往与敌方对持时以细微的心理动作影响对方的判断。而这部电影却是以一个特工在心理上受被监控方影响的过程,讲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
电影里因政治原因而被秘密监控窍听的东德剧作家在被窍听之前并没有什么对民主东德不利的言论,但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安全局在他一部优秀的戏剧上演时,特别安排了一名最为优秀的特工来窍听他生活里的所有细节,一旦抓住把柄则可直接指控这个作家。而本来在学校里向特工学生传授窍听知识的特工,其人冷静内敛,处事不带任何个人色彩,而且对犯人逼供的心理战术也是在国家安全局里无人能及的。当这个代号为HGW XX/7的特工在深入到这个作家的生活里去,作家与他那做为戏剧演员的夫人、在生活里的悲喜点滴也一样成为特工生活的全部,在窍听过程中,他把自己的情感慢慢的代入这个家庭之中。而自己所坚信的观念与立场,在作家与朋友们的挣扎反抗里被渐渐瓦解。不带情感的来否定一个观念或立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当自己细致的了解到提出这个观念或立场的人所有生活点滴,并引起共鸣时,在可以的情况下,难免会带着怜悯的心态伸出‘援助’之手去插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旁观者在被其旁观之事感动时,难免会或多或少的想由自己去影响事态的变化。‘同情’这个天性的反应,不论这是弱点还是优点,但却是谁也难以避免的。
这部电影令人称道之处不止故事的精练与演员到位的表演,抽离了电影中有关政治的描述,电影所着力之处并不只是限于作家家庭的变化及特工心理受影响的过程。若把自己看做这个故事里受了诸多援助而不自知的作家,想想在自己的生活里,是不是有一些归功于自己的事情,往往在自己觉得这些是自己理所当然做到的时,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是那些最为了解自己的人在默默中插手做好的。如同那个一直以为自己没有被窍听的作家那般,在柏林墙倒下了之后才知晓自己一直来居然是被监控的重点对象。在安全局资料馆里查看关于自己的窍听报告时,发现自己现在能好好活着并对历史做出重大影响,完全是托窍听自己的特工,伸出的‘援助’之手。
在柏林墙倒下之后,前民德文化部长在戏剧院外用不带着任何情绪的口气向作家说道:‘现在你们还有什么可写的了?人们没有热爱、没有信仰,人人自由。这就是一个联邦国家。’有压仰才有从夹缝中迸发的呐喊,当无形的压力在某一时刻弥消为最低直至为零时,得到这种‘自由’明显会令人无所适从且生活变得毫无目的。这种发生在人身上的情绪变化总会令人觉得啼笑皆非,只能在群体生活链里才能存活繁殖下去的人,对体制与个人的喜恶取舍就宛如钱钟书那个关于两只刺猬的取暖比喻:靠得近了则剌疼对方,离得远了又取不到暖。只能是这样子反反复复的变化着。而电影能让人感到亲切不生分,也是因其在对观众做出了这些细微的心理动作。
电影由始至终都保持贯穿全剧的压仰气氛,在作家的演员妻子冲出街上迎车自杀时达到高潮,而这一个悲剧式的处理手法反而达到一个释放情绪的效果,全剧在这一个转折点之后把结尾设置成轻喜剧也变得顺理成章了。当特工拿起作家那本写给自己的书时,给特工与观众一个合情合理的惊喜。这个应该被遗忘的人,当事人给他留了个存在的角落。
《窍听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