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TOP

编剧经典秘籍
2014-01-08 17:29:45 来源(剧本网www.juben98.com): 作者: 【 】 浏览:4319次 评论:0

       与其拿自己的思想笼罩别人,不如编出好玩的故事吸引别人。 好的电影是观众灵魂的节日。

       好电影都是由场景组成的,你要确保你的每个场景发生的事情都能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

       艺术家有社会人格和艺术人格两种,艺术人格的人是拿艺术当命的人,社会人格的人是拿艺术活命的人!

       你得操电影,不能让电影操了你。

       带有艺术属性的商业片,就是首先追求商业的必然性,再考虑艺术的可能性;带有商业属性的艺术片,就是首先追求艺术的独创性,再考虑商业的可能性。

       对待剧本一定要精益求精,穷尽故事所有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剧本的最佳水准,就像乒乓球赛的22平、28平甚至30平,只有对自己无休止的严格要求,只有决不放弃的顽强决心,才会出现这样的精彩时刻,如果放松的话,就可能永远看不到30平的激动人心的壮观时刻了,而这一时刻,恰恰是一个好剧本所必备的。

       判断一部电影的客观态度的方法是:假设这是你来演或者说你来导的电影,你想像这样的情境下,影片的艺术效果会不会让你满意?这样的电影能否打动你自己。你想这是你来演你来导的状态,和你在看别人创作的这部电影,两种角度会形成对比,这种对比,这种位置的转换,对于你客观地分析和认知影片会很有帮助。也就是说,以主观创作者的态度地进入他人的作品,从而获得的直觉上的艺术感受,常常会得出对影片最最客观的艺术评价!

       国内的影视作品习惯在故事中刻意安插文化标签,以体现作品的艺术性,这是个很不好的毛病。因为好的影视作品在故事里一定会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不应该在故事里元素化、符号化,而是浸淫在故事之中,与故事浑然一体。
写一帮搞艺术的人的故事就算是有文化的电影?涉猎文化圈或者文化话题的电影就是有文化的电影?没有比这更可笑的了。
再往大了说,其实真正深入地接触没有文化的人群,以此研究和思考社会,才是对文化作贡献;而聚合一帮文化届人士对文化现象作讨论,是最不文化的行为。

       有时候故事梗概的点,要落实到每场戏里边,可能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了。

我觉得一部典型的商业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原则:    
     1、观众就是上帝,而不能把创作者自己当上帝。要研究观众想看什么,为观众着想,让观众喜欢,而不是仅仅满足创作者个人意愿和艺术抱负。

       2、数字化创作。在NBA,判定球星和球队的实力,来自于各种各样专业的技术统计。得分数、篮板球数、抢断次数、盖帽次数、投篮命中率,球员是不是超级巨星,球队有没有夺冠实力,各项数据一出,一目了然。面对商业片,也一样应该有一个专业的数据来判定,比如说开头五分钟内必须要有一次强烈的戏剧冲突,视觉震撼指数是多少,创新程度是多少;十分钟之内必须有两次笑点,幽默浓度是多少;三十分钟之内必须形成一次大的煽情段落,催泪指数是多少,浪漫指数是多少……,综合全片,华彩段落有几处,全新创意设计有几处,幽默的段落有几处,经典台词有几处……,如果各项数据都达标的话,这一定是一部上乘的商业片。

       3、概念的创新。商业片必须要有商业元素这没错,但并不是把商业元素都凑齐了就是好的商业片,不是有了枪战色情就一定卖钱。关键还取决于你的这些商业元素是不是高质量的,是不是从本到标都是全新的。创新是商业片的成功之本,无论从故事主题还是细节,都要全力求新。那些经典商业片所使用的精彩手法,在公映那天就应经宣告过期了,除了它的戏剧结构值得研究以外,所有的细节和手法都不应该再借鉴了。

       着重突出故事、氛围和节奏,不要只突出人物,不要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而放慢故事的节奏,不要让文学气质大于戏剧气质。过于突出人物容易陷入小众化,反而显得常规(如《恋爱中的宝贝》、《周渔的火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很难让人耳目一新。

     不能把一部影片的成败过多依仗在演员的手里。最好的状态就是,仅从人物的气质中丝毫看不出为剧情服务的痕迹,但他(她)又无时无刻不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就是说,好的电影中人物的塑造是不为故事发展而妥协的。

Tags: 责任编辑:佚名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影视剧本委托创作合同纠纷若干问.. 下一篇众编剧反思电视剧创作:不能闭门造..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业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