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明大手印》书系有感
文/陈思
没真正理解“大手印”三个字及其内涵的时候,好多人都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朵超越于生活水面的莲花,跟生活的泥塘关系不大,但越是读《光明大手印》书系,越是发现,其实这个看法是大错特错的。正如雪漠老师一直强调的,大手印文化所强调的“超越”,是一朵长在泥塘中的莲花,如果莲花脱离了泥塘仍然能够存活的话,那必然是一朵假花,真正的莲花,必须从生活的泥塘中汲取营养。我认为,这是在用现代社会的话语体系,诠释《坛经》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的观点。实际上,这便是雪漠老师所著的《光明大手印》书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大手印文化与时俱进的又一体现。
熟悉老师作品的读者都知道,老师的所有作品中,都渗透了一种大手印文化的精神,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学术作品,或者仅仅是一篇小小的随笔,那精神都如影随形。我觉得,这就是雪漠老师的“味道”。
香巴文化论坛上,陈全林老师说过,《光明大手印》中的长偈子,有晋唐诗歌之美,我深以为是。与晋唐诗歌不同的是,那偈子不但有一种文学之美,还有着一种普通诗歌并不具备的智慧之美。这种智慧之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就像一杯水,无论你灵魂饥渴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方式如何,它总能为你解渴。为了证明这一点,老师在《光明大手印》书系中列举了许许多多发生在生活当中、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例子。用那些例子来对照我的生活,我才羞愧地发现,许多本能避免的错误,本来并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未能避免,之所以仍然存在,是因为我缺乏《光明大手印》书系中诠释的那种真正的智慧。但我也觉得欣喜,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解救之方,救心之法。
真正的智慧不同于道理,虽然它看起来很像道理,但是对道理的烂熟于心,只能影响每一个人的测验成绩,或者是言谈举止间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无法真正影响一个人的生命。君不见,无数对道理熟悉至倒背如流的人们,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或者各种诱惑的时候,仍然会像所有不明白道理的人一样,恼羞成怒、伤心欲绝、不能自控。而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无论他生命中曾经发生过、甚至正在发生着多少或许会令很多人难以承受的事情,你都会发现他一直是淡然宁静,甚至快乐逍遥的,你总是找不到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任何痕迹。
在关于雪漠老师的报道中,有一件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事情,那就是在一次中国作协对《西夏咒》的研讨会中,有个评论家发表了一番言辞相当尖锐、语气相当激烈的发言,但雪漠老师坐在旁边听着,仍是一脸云淡风轻的笑,那些话对他来说似乎显得不痛不痒。我常用这件事为例来反省自己:比起这样的一番话,我曾面对过的那些非议、那些不认可的态度,又算得上是什么呢?我知道,老师的淡然,并不是因为傲慢或对那评论家不屑一顾,而是因为,他始终将所有的批评都作为一种心灵的养分。而且,就像《光明大手印》书系中所说的那样,所谓的评价,仅仅是人们一时的情绪,毁也罢,誉也罢,都是一种很快就会过去的记忆,你在乎它也在乎不来,何必让它影响了自己心灵的宁静?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发现《光明大手印》就像是一面镜子,当你读它的时候,也在读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段,都不再是一种单纯情感化的记忆,而变成了一种智慧的试金石——想知道自己仅仅明白了一种道理,还是真正拥有了一种智慧,只要观察自己在处理和面对每一件事时的态度和选择,就会知道得一清二楚,这里面容不下一点点的自欺欺人。我曾经无数次自欺欺人,但读了《光明大手印》书系之后,我发现,自欺欺人也是一种选择和态度,当你选择用这样的一种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人生时,无论表面上修行有多么精进,无论表面上懂得了多少东西,命运的轨迹仍然不会发生一点点的改变:无知时,仍然无知;痛苦时,仍然痛苦;放不下时,仍然放不下。这就像雪漠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的,每个人都能找到无数借口和理由,但是借口和理由解决不了问题。什么才能解决问题呢?仅仅是真正的智慧,以及对自己的绝对真诚。
以前听到老师说“要用生命实践真理”的时候,我总觉得这句话有点悲壮,但《光明大手印》书系让我发现,这句话不带一点的情感色彩,而仅仅是在非常真诚地叙述一个事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试金石。试的是什么金?智慧的真金。我更发现,《光明大手印》书系里面虽然没有深奥的符号,没有难懂的语言,但是它确实记录了世界的真相,心灵的真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就像是许多炼金术师们追寻一生的奥秘之书,因为它揭示了炼金的秘诀,揭示了如何才能炼出一颗充满智慧的、金子般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