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TOP

北京大学课堂研读雪漠《西夏咒》
2011-06-02 11:29:47 来源(剧本网www.juben98.com): 作者: 【 】 浏览:2334次 评论:0

本土先锋、历史叙事与附体的写作——北京大学课堂研读雪漠《西夏咒》

文/2011年5月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在北大二教316教室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师生共同研读著名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西夏咒》,研读课的主题为“附体的写作与文本自由——雪漠《西夏咒》”。陈晓明老师说,《西夏咒》是他这些年读到的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部小说,这本书所呈现的一些极端的文学经验,很值得当代文学研究者关注和研究。

《西夏咒》是雪漠“灵魂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全书四十万字,2010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次参加研读的北大中文系学生有博士生、硕士生,也有本科生。

北京大学课堂研读雪漠《西夏咒》

本土先锋——东方化的先锋

本科生胡行舟说,《西夏咒》实在是一部神作,以至于他只能很模糊地来评价它。在他看来,这部小说具有一种非常质朴的先锋性,他称之为“本土先锋”。从文本的多重结构、倒错的时空身份到诡秘的哲学玄思,这部小说都突破了许多界限,走到了一个很前沿的位置,因此说它“先锋”是无可置疑的。但它的先锋性跟以前的先锋文学又有很大不同。以前的先锋文学,不管是后现代小说还是先锋小说,都可以发现其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分离或裂缝——其形式明显借鉴于马尔克斯或博尔赫斯等西方小说的形式特点和技法,内容则进行本土化的移植而融入了自身民族或文化的内涵,也有的干脆把这些都完全抛弃,只是能指符号的诗意扩散。而《西夏咒》这部作品,在先锋性和本土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它展现的前沿性和突破的极限跟大手印的哲学思想,经书的引用、思考,以及文化上的一些指向都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所以它体现的先锋性不是因为借鉴了西方理论、把西方小说的技法挪移到自己身上,而更多是跟中国本土的传奇、传说、神话和史传性的实录传统相联系,它的特点是东方化的先锋。

硕士生刘月悦来自雪漠家乡——甘肃武威。她说,其实佛教在当地文化中并非纯粹是一种宗教,而更类似于贾平凹、刘震云作品中的本土性,表现为一种本土文化,是西夏文化的遗留。

本科生白惠元认为这部作品的本土性大于先锋性,它的本土性体现在形式上。如第一章《本书缘起》中提到金刚亥母洞中发现的六个文本,有点像赵毅衡在他的博士论文《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中提到的超叙述层。赵毅衡认为,这种分层叙述的方式在晚清很多作品中都存在,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红楼梦》中都有分层叙述。另外书中写到主人公琼的游历,有点像历险记,有点像唐传奇。所以《西夏咒》表面看很支离破碎,很先锋、很西方,但形式上继承了很多本土的传统,它的先锋性在传统中可以找到很多母本。

(
Tags: 责任编辑:jube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80后,不再是阅读的“孤岛” 下一篇让智慧宝石重现光芒:“当代大手..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业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