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rollwind 来源:本站论坛
你看你看,面纱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穿过面纱的我的眼
与影随行
《面纱》的观后感,个体差异很明显,而且非常有趣。有人泪如泉涌,却下笔难言;有人泪盈于睫,漏夜喷博,写出来的感觉却很淡;也有人“赶紧把浮起的笑容给按捺下去”,如女愤青拍案而起。难怪,蒙着面纱的脸,七分虚三分实,给你一个轮廓,细节就靠你的想象去描绘。不管怎样,一部电影能带来这许多不同的体会,就是成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当我悄悄蒙上我的眼睛
从一开始,费恩和吉蒂就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大家隔着一块面纱。费恩显然不是吉蒂喜欢的
类型,在百无聊赖无可选择下的决定。费恩了解吉蒂,他的长处是生活的理性,像研究病菌一样研究透了吉蒂。理性是爱情的致命伤,当然热情浮华的吉蒂很失望,所以吉蒂问:家里怎么没有钢琴?
很多人会喜欢费恩,深邃的眼睛,沉稳的表情,很好的绅士风度。爱德华·诺顿的表演很到位,不愧是演技派明星,他演的角色不多,但有一群死忠的影迷。强烈推荐经典的《搏击会》,诺顿和布拉特·皮特主演,诺顿的表演更占上风。
不错,费恩是品德高尚的人,敬业乐助简直就是白求恩。但在感情上,他还这么高尚吗?他对吉蒂没有把握,理性如他,对事物会追求一种掌控感,可以说,他对吉蒂无法掌控,他很了解吉蒂,但是他无法征服。爱情是自私的,男人对爱情的快感常常伴随着征服欲和支配欲。所以理性的他,选择离开浮华奢靡的伦敦,两人来到遥远的上海,希望相对隔绝的环境,能够收敛吉蒂的内心,依附于他。费恩很爱吉蒂,但在行动上没有表达,甚至是一种恨,对得不到的恨。所以整个电影,我们很少看到费恩的爱意,通篇都是冷漠,嘲讽,固执。他是真爱,但太固执太刚烈太自我,只有伤害。这种爱,不是温情脉脉的付出,但执著也令人动容。
费恩透彻了解吉蒂,也很清楚唐森的为人,所以面无表情给出两个选择:离婚,去桂林。他控制着局面,知道桂林是唯一选择。费恩对吉蒂更加绝望,希望拥有一切,却渐行渐远。所以,他再次选择逃离,从伦敦到上海,从上海到桂林。如果说到上海还带着希望,那么,去桂林就是孤注一掷的挣扎。只有在桂林,才更与世隔绝,更加封闭的二人世界,更加没有选择的生活。
那么,去桂林的目的,费恩绝望后的疯狂报复吗?将妻子置身于蛮荒瘟疫之死地,没有得到的,就将她毁灭。还是让吉蒂在艰苦的环境里爱上唯一依靠的人,最终让吉蒂无可选择的回归费恩?也许,都有。
我可以看到费恩对事业的激情和温情,但他的爱,我可以触动,但没有感动。
也许,电影本来就不是要讲一个高尚,温情的爱情故事,而是现实的残酷,人心的隔阂,但它是真实的。
最终,费恩得到了爱,太沉重,以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生命为代价。
他和她,最终得到了谅解,爱在这一刻升华。
影片非常冷静。费恩之死,没有渲染,只有简单的一句,“帮我把点滴调慢点”。留给大家的,只有那孤独的双脚,表明他到过的足迹。
我不明白的是,到底吉蒂如何皈依?不是费恩的事业的高尚,因为“女人不会因为男人品格高尚就爱上他”。
谁的眼泪在飞?
但凡流泪的,也许是怆然若有所失者也。
凄美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