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投名状》就成了两帧凄厉的历史剪影:狼烟烽火,废池乔木的冷兵器战争和黛青色调,暗含危机的江南城池。人性的道义光芒在两帧画面间旋转,从最初的无限放大,随着时间推移、世事变更被撕扯,拉锯,挤压直到最终消融为一个豆粒大小的光点。
漫天的乌云、冰冷的武器、殷红的鲜血、飞扬的黄沙、遍野的死尸,耳边是震天的冲锋声和不绝的刀刃穿透人身的“刺刺”声,让人感到似乎杀戮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冷兵器战争映衬着暴力的骇人残酷,把血腥通过感官直接刺入观众内心。画面里的人物,不论尊卑,不论男女,脸上永远盖着黑灰的尘土,身上永远裹着暮气沉沉的粗布黑衣。生者要随时冲锋陷阵,准备下一次的牺牲,用死亡祭奠逝者。战争的残酷与残忍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战争的压抑直冲胸口。
这样的背景下道义与邪恶同时被放大,人性被最原始的展现。庞、赵、姜三人的“投名状”的道义能经历最真实的考验。
战争只是给他们一个共同宣泄情绪的渠道,不可能是“化零为整”的方法。庞把战争作为邀功请赏的砝码,赵和姜把战争作为走向小康生活的捷径。山寨的结义,对于庞青云仅仅是个形式,生存的欲望掩盖政治野心,而他所谓“让更多的人不受欺负”的言论也只是他博取政治力量的“感情投资”,他从来没有相信过“投名状”;对于赵二虎和姜午阳,“投名状”是情谊的守护,成功的希望,是拼杀的动力。他们走到一起并不是道义的共通,而是生存意识的驱使。
秦淮河边,波心荡,冷月无声。灰蒙蒙的南京城,即使偶尔见得几分亮色,也掩饰不住它不尽的悲哀。辉煌的胜利,叵测的人心。艰苦的战争仅仅勾勒出了人物形态,水乡的奢华生活像面镜子照映出人的本性。柔软鲜亮的色彩看似温暖了整个画面,暗藏于色彩中的对道义的彻底颠覆却比千篇一律的黑色更为恐怖。水乡的温柔反差战争的暴敛,人性的邪恶鞭笞“投名状”里的道义。
庞青云的野心开始在他体内肆无忌惮的蔓延,“投名状”是他达成私利的一枚棋子。当他假借奉上之命,杀死赵二虎时,当他拳脚相加的暴打姜午阳时,他内心的虚伪,残忍暴露无疑,他的道义底线已经崩溃。
从开始到结束,“投名状”只是一个傀儡。苏州城里“投名状”的瓦解,就预示了三人的宿命。这个结局是要我们悲叹如戏的人生,还是反讽着人性的悲哀?“投名状”本是种道义的契约,其建立的基础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生命意志。道义的美丽生长于柔软细致的情爱之中。而所谓的成功,丧失的正是对他人痛苦的侧影之心,是对人性价值的漠视。这种背离,必将颠覆道义存在的土壤。“投名状”自然要变成空无的缥缈。
道义的挣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