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无意中在一份电影报纸-《新电影》(挺好的报,为啥停办了?)上看到一则新闻“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去世。。。。。”云云的消息,欧美的大师很多,当时并不了解此人,直到偶然的机会看到《闪灵》。
《闪灵》故事情节如下:
在丹佛一个偏远的山间旅游胜地,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所规模庞大的庄园式酒店,每年在冬天来临之际,酒店就停止营业了,而且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大雪封山之前全部撤离。作家杰克.塔伦斯(杰克.尼克尔森)希望能找到一个“清静”的场所,来完成自己写作计划,主动要求在冬季歇业期间看管酒店,管理人员告诉杰克在酒店曾经发生的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上一任看管人员由于忍受不了孤独,导致精神崩困,杀死了全家后,然后自杀。杰克对此不以为然,遂与管理者达成了冬季看管酒店的协议。
杰克带领妻子温蒂和儿子丹尼来到了这家酒店。
刚开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与世隔绝般的生活带给人的孤独感逐渐在家庭之间蔓延,并且与日俱增。
杰克的写作计划并不顺利,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导致他将写好的手稿全部撕掉,烦躁的他将写作的不顺利归罪于妻子的干扰和不配合,怀疑在令人窒息的封闭的酒店中展开。。。。
丹尼的脖子出现淤痕,妻子怀疑是杰克所为,因为酒店并没有其他人。
极度寂寞自责的杰克忽然听到酒店里人声喧哗的声音,循着声音的方向,杰克来到了一个豪华气派、热闹非凡的大厅,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聚会,杰克品着久违的鸡尾酒,并结识了“上一任看管旅馆的人-酒店的侍者-已经死了的人”,并知道了他们全家死亡的真相。
不断搬家使儿子丹尼身边总没有固定的朋友,孤独的丹尼只能和住在他嘴里的幻想的小人托尼说话,并且常常出现可怕幻觉,为了孩子,妻子温蒂决定提前离开酒店,但遭到杰克的强烈反对。在一次疯狂的争吵后,妻子温蒂用球棒将杰克击倒在地。
是幻觉?还是灵异?如果说极度的孤独让人产生对自身和环境的怀疑,那么内心的邪恶导致仅有的理性控制彻底崩溃。
气候的反常使今年的风雪异常猛烈,大雪封山,通讯中断……在这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在庞大而空旷的酒店里,每个人都感觉到危险正在降临,而这种危险正是来自于他们最亲近的人,杰克终于向妻子和儿子挥起了斧子……
本片改变自著名恐怖悬疑小说作家史帝芬.金(Stephen.king)的同名小说,尽管史帝芬.金对拍成电影的《闪灵》不甚满意,但《闪灵》无疑是库布里克最成功的电影作品之一,作为恐怖片的类型,至今无人超越其上。
每一部成功的电影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是毫无疑问的,借助于电影丰富的表现技巧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观者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恐怖片作为一个商业类型片,在欧美好莱坞都有很多导演在拍,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之所以认为库氏的恐怖片无人能及,是因为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借助任何血腥甚至恶心的视觉刺激,仅仅凭借很生活化的、甚至看似平淡的一个个镜头的连接,就将你的恐惧感推倒极致,让你心虚胆寒、灵魂出窍。很显然,库氏的《闪灵》做到了。这是一次挑战极限的感官体验,是一种从心底慢慢升起、逐渐弥漫全身恐惧……
如果仅仅是被“吓了”一下,不管吓得多严重,都只能说明你只是一个初级的观影阶段。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而不是普通的电影导演,区别之处就是:大师总是借助于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其架构之上承载尽可能多的主题,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指向性,当然也包含大师本人的观点,大师希望我们在感官体验的同时,引起我们思考。那么,在库氏的《闪灵》背后,大师在思考什么?或提示我们思考什么?
现代文明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带给我们哪些副产品?以及这些副产品的危害有多大?我认为,这才是《闪灵》要告诉我们的
我们可以将片中的主要元素逐一分析。
父亲:杰克.塔伦斯,曾经做过教师,对社会底层如清洁工或苦力极为不屑,处于工作危机,希望通过完成写作计划来改变境遇。虽然希望找到一个“清静”的环境来完成写作计划,但对于酒店发生的杀人事件决不会无动于衷,要不然他不会在以后出现“杀人事件”的影像幻觉重现,但是迫于写作计划或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不得不将家人和孩子带到这个与世隔绝酒店,从而强迫将自己一家人与外界隔离起来,罕见的风雪与通讯的中断客观上加强了这种隔离的作用。写了厚厚的一沓手稿却重复着一句话: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ke dull boy(全身心的工作、没有娱乐,导致自己成为一个愚钝的人)。杰克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显然不喜欢,但当妻子因为儿子丹尼的健康问题要求离开酒店时,被杰克严辞拒绝,杰克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显然不是,理由只有一个:杰克希望事业上成功。那么,为了成功,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
儿子:丹尼,频繁的搬家使丹尼几乎没有固定的朋友,当然也谈不上沟通和交流,丹尼很孤独,只能和自己嘴里幻想的小人托尼说话,而父母认为这只是很平常的自言自语。丹尼从不告诉别人内心的秘密和可怕的幻觉,包括他的父母和医生,因为东尼(他的内心)不让他这么做(这还是一个健康的小孩吗?),极度孤独和自闭的丹尼非常敏感(这是患有心理疾患者的共性),敏感到可以洞悉别人的心思以及推断别人的行为,黑人厨师也非常敏感,以致于和小丹尼有心理感应(shinning闪灵),这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共性,黑人无疑是美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代表。
妻子:温蒂,即使和丈夫儿子在一起,温蒂也感到孤独,她希望通过无线通讯和外界保持联系,她也希望早些离开这里,当得知丈夫将通讯设备破坏,将唯一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雪地车破坏,这些仅剩的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工具,温蒂不安全感已到了极限,即使丈夫也不能让她感到安全,她不得不随身带着球棒,在感到威胁时向她丈夫挥去……
迷宫,规模庞大的迷宫,看似井然有序、泾渭分明,但一旦进入其中,就很难找到出口,是对现代文明的隐喻,高高的墙就像现实中的规则一样,难以跨越,客观上又造成了隔离的作用。
酒店,像影片表现的一样,豪华气派,应有尽有,而人所实际需要的相对于拥有的,实在少之又少。庞大的规模就像人天生的永无止境的占有欲望,就像杰克说的:对酒店似曾相识的感觉。象迷宫一样的大而空旷的酒店,没有带给人物质享受的愉悦,相反加深了人的孤独和无助。
多纳党:又叫多纳聚会(donner party),美国史上人吃人传说,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部拓荒时期,在拓荒淘金途中,遭遇大风雪,87人被困在多纳胡,在食物消耗完之后,遂开始吃掉自然冻死的人以维持生命,到来年春天营救时,只有47人生还。
237房间:23、37是圣经禁忌数字,作为犹太移民家庭出生的库布里克来说,不会不知道这几个数字的含义。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做过一项孤独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批雇来的学生。
实验开始,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这些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以尽可能地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他们的袖口处套上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实验者在每个测试对象的头下垫上一个充气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以外,测试对象必须24小时都躺在床上,这样,令测试对象进入一种所有感觉都被剥夺的状态。
结果,尽管参加测试的报酬很高,却几乎没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坚守3天以上。据说,到第4天时,测试对象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对疼痛敏感及出现幻觉等症状。
对测试对象来说,最初的8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就有人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表现出烦躁不安。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无法集中。据说,实验后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片中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出现幻觉的原因了。尽管有些观者认为这是鬼片,但我更倾向于该片是描写人类现实危机、而非灵异现象的恐怖片,一切皆由心生,片中的灵异现象无非是角色的主观幻觉,所谓:疑心生暗鬼)
库氏的每部影片似乎都包含欲望与恐惧的主题,他的第一部故事片就取名《恐惧与欲望》,毫无疑问,《闪灵》也是一部这类题材的影片,而库氏在探索的,正是人类欲望与恐惧的真正原因。
孤独是现代社会的通病,如果将《闪灵》看成是孤独实验的全程直播,那么,现代文明正是更大范围的孤独生产线。频繁的流动、竞争、失业、秩序、冷漠、隔离、环境恶化……等等,现代社会在物质高度丰富的同时,又在剥夺和扭曲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些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心灵伤害,恐怕是再丰富的物质也无法弥补的。
正如库布里克回答采访时所说:“世界最大的善和最大的恶都是来自人,但问题是人为了符合目的而无法分辨彼此的差异。”与其说电影《闪灵》带给我们恐怖,不如说恐怖本身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而《闪灵》只是将恐怖从我们的内心挖掘出来,给我们赤裸裸的展示。所以,人类真正的危机有时正是来自于自身,这部1980年上映的影片,到今天依然引起人们的深思?
真正的恐怖是发自内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