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的节奏缓慢到让人不会不舍得按快进,对话很少,情节很简单,一个满口谎话但却又真诚勇敢的男孩,有两个小小的无助又早熟的小跟班,有一个执拗坚强的女友,有一件又脏又破的外衣,一直在路上,走过车站、公园、旧工厂、河边、小酒馆……冬日的不明不昧的天气里,顶着满脸的青春痘,他走在他离经叛道的路上。
不知道为什么,这电影不停地让我联想到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虽然一个是文字一个是电影,但是叙述的感觉都让人觉得出奇得相似,通篇散乱而毫无目的的细节,没有重点的一片氤氲,没有目的,只呈现一种愈演愈烈的状态。
男孩在他的路上,准确的说这并不是普通意义的离经叛道,而是属于回首往事时候,每个所谓最终的成熟者都会定义的离经叛道。那些日子,属于青春,属于前途一片茫然的未知,属于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味道。
他低眉抬眼,犹豫又肯定地还着价,700,500,450,带一个手机……或者80,70,65,加一件外套,只有1欧元……又或是沉吟着不想工作的孩子气,打打闹闹咬着面包又撒起雪碧来……还有小小的狡诈小小的屈服和大大的承诺和大大的尊严之间的抗争……
全是些散乱的片段,可是那种状态却是淋漓尽致,一个在形成中的个体,感到自己和社会的分别的时候的那种状态,犹豫中似乎也知道,自己必须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前行,抗争的尝试与不可抗的束缚相互作用,就形成了那样的一种很难定义只能表现的状态。
没有好看的脸,没有变换的服装,取景毫不修饰,对话毫无文采,但是真挚到连每一个眼神都传情达意,我已经不知道该佩服演员抑或是导演。纪录片再成功也不过如此吧,采集瞬间的迸发来表达设定好的结局,没有刻意的痕迹但是成功表情达意,过程很困难但是很有力。
走在离经叛道的路上,当你这样感觉的时候,你其实已经给自己加了曾经二字,老了老了,青春已逝,唯余叹息。
不过幸好,方向有了,你终于在完结了在路上的状态之后,被彻底地改造成为一个社会人,或许这不是你所期待的目的地,但是也许不在路上也就不再感伤。
《L’ Enfant/孩子》:曾经走在离经叛道的路上 作者:Velvet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