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爱情大讨论,实质上是有社会和政治意义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是开民智的一个手段。张竞生当时提出的爱情几个观点,是从本源意义上来剖析的,不要说民众接受不了,就算学者也接受不了。那个时期的大讨论,并不是要有一个结果,而是要给社会一个地震,能惊醒多少人就是多少人。所以那一场,不是对爱情的讨论,而是对旧传统爱情观和家庭观的讨论,跟现在有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而现在如果有对爱情的讨论,也只会是对爱情本身,不会有那么强的政治意义。
张竞生说,爱情是有条件的,这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现代人对于爱情的功利性从前提就开始了。他还认为爱情是可比较的,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争议。对于某些人来说,爱情是独占性的,自然不可能进行比较。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爱情又是分高低上下的,他们可以同时爱很多人,所以有一个爱情排行榜。至于“爱情是可变迁的”,我曾写过,爱情是有生老病死的,而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有没有婚姻,爱情都会进坟墓,婚姻反而是拯救了爱情,它把一个垂直下滑进入死亡的爱情线,变成一条平行线,变作长久而稳固的爱情生活。“夫妻是朋友的一种”,这一点到目前还无法为社会接受,但实际上是对的,但从广义朋友来说,任何关系都是朋友的一种。
其实这四条,是对爱情本源的研究,无论是80年前还是现在,社会环境在变化,但爱情这个东西是一种人性,不会改变。从前人们困惑能否自由地恋爱,而现在人们则困惑自由恋爱应该怎么做。80年前,爱情滋长的环境中欠缺自由。而80年后,爱情的环境有了太多选择,人们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如何选择。为什么80年前没有剩女这一说?就因为门当户对的媒妁婚姻,让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机械化地安排好了每一段婚姻家庭。而现在,人们拥有了无穷的选择,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脱离实际,最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当初的爱情讨论,是为了追求自由。而如今我在做的事情,是教大家如何更好地选择,如何辨别真正的爱情,以及分析爱情和爱情控制术的区别。
80年前,婚姻是每个人都有的,爱情是稀缺品,所以他们讨论爱情。而现今,爱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稳定幸福的婚姻是稀缺品,所以现在应该展开婚姻大讨论。
如果让我仿照张竞生来定一个当代的“爱情定则”,我会这么看:A、爱情是自私的,无论独占爱情,还是让几个人同时爱上自己,都是自私的表现。B、爱情是有生老病死的,必然走进坟墓。 C、爱情不等于婚姻,爱情只是婚姻的前提。D、爱情是只可以做,不可以讨论的。
(陆琪:80后首席励志作家,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微博最红情感指导专家,被粉丝昵称为“情感奶爸”。著有畅销作品《潜伏在办公室》系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