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网 - 中国剧本投稿交易门户网站
帐号: 密码:
不列颠的女王
发布时间:2012-02-18 22:27:25
浏览:2778次

作者:无水 来源:本站影评


一直想写却一直不知该从何写起,就从看电影的过程开始吧。
    一个月之前,拿着嫂子给的优惠卷带着老妈去电影院看《女王》。周六第一次去,在中关村迷路了。周日叫上老爸给指路,又叫上了师妹,把朋友给的优惠卷也用了。爸妈在金逸影院看的,我和小猜在美嘉影院看的。影院设备都还不错。不过,我们看的那个感觉胶片特别旧,有划痕。爸妈看的是配音版的,我们看的是原声版的,我也想看配音的,因为看碟就是原声的,遗憾呀,以后等出了带公映配音的碟买一张吧。
    喜欢海伦·米伦,以前看过她演的《日历女郎》,就超喜欢。这次她凭借《女王》横扫去年的几乎所有最佳女主角奖,真是实至名归。内敛的表演和内敛的女王形象相得益彰。化妆,服装就不必说了,连女王的八字脚都模仿到家。然而最精彩还是神态的惟妙惟肖。电影本身没什么大起大落的剧情,女王也没有任何歇斯底里的表演,只在看到那只雄鹿时泪珠慢慢滑落,算是最大的一次感情发泄。全靠细腻的表情和台词功力,令人叹服——这就是女王。那个几十年如一日,相信责任重于个人感情的女王。这也是她不喜欢黛安娜的原因,那个女人破坏了她所相信并且努力维护的一切。不止生前破坏,死后也造成更大的破坏。她才突然发现她的人民和她所一直想的已经不一样了。她甚至被迫降半旗,为一个已经离婚的的前威尔士王妃,多少年的惯例被这样一个女人打破。白金汉宫上的那面旗帜曾经只有一个含义——国王在或者不在白金汉宫。联想到在她心里对她伯父爱德华八世也就是温莎公爵的看法——她一直认为如果温莎公爵不是非要娶那个离了婚的女人,她的父亲就不会当上国王,也就不会因为在战争期间劳累过度还不到60岁就病逝。可以想像她对黛安娜会是什么态度。那些民众聚集在皇宫门口,报纸电视轮番轰炸配合着人为制造出悲伤的气氛,在女王看来实在是莫名其妙的劈头而来的舆论压力。人民不再是她所认为的那样,制度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她最后不得不做出让步,去参加在她眼里不过是闹剧的葬礼。可怜的女王。
    关于葬礼的筹备那段,实在是绝妙的英式喜剧。尤其是大臣向王太后解释黛安娜的葬礼虽然用了给王太后准备的葬礼的形制但精神内涵绝不相同。王室的那份繁文缛节规矩套子完全活灵活现。最后用的葬礼的纪录片,专门有汤姆·汉克斯、斯皮尔伯格、帕瓦罗蒂的镜头,回应前面菲利普亲王抱怨的葬礼上有一堆肥皂剧演员,还有同性恋者——艾尔顿·约翰居然要在西敏寺唱歌!!
    (说实话,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称黛安娜为“人民的王妃”,一个贵族女子嫁入皇家本是常事,一对闹点宫闱婚外恋活剧的皇室夫妇和“人民”二字究竟有啥关系?
    其他的演员也都很称职,比如顽固古板的菲利普亲王和王太后。演布莱尔的演员眼睛有点太大了,看着像某种可爱的动物,不像布莱尔。不过一说话,配上动作神态,还挺像那么回事。布莱尔夫人实在有点太垮了,走路甩搭甩搭的,真不像个职业女性。查尔斯王子则总是那么一副很别扭很苦的怪相,符合他给人的一贯印象。他费力而笨拙的讨好布莱尔,实在是剧本里精彩的一笔。
    转折点大概是从那个小女孩把花献给女王开始的。在那一刻,我们跟着女王一起放下了悬着的心。女王的地位依旧稳固,一个让步换来皆大欢喜。仿佛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却发现不过是几圈平静的涟漪,一切恢复平静。最后,布莱尔又一次毕恭毕敬的觐见女王,女王则还是那么从容淡定,并不失时机的敲打一下布莱尔,提醒他还不是“国父”,而自己仍旧是女王。
    这几乎是纯以演员的演技为卖点的电影,情节不复杂而且是以众所周知的史实改编。没有什么大场面,没有什么特技效果,但是经得起推敲琢磨,百看不厌。

上一篇密阳:阳光照进现实
下一篇《死囚大逃杀》影评:凄凄;惨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