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的英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我们祖国各地有许多以“中山”命名的市、街道、公园、学校。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崇敬和怀念。
探索救国之路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他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香山县在富饶秀丽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通广州,南达港澳,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侵扰的地区,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林则徐曾亲自领兵驻扎香山县;关天培在香山县辖属的磨刀洋痛击英国军舰;香山县有不少群众参加过太平军;就在孙中山诞生的前两年,这里发生了袁亚兴领导的反清暴动。这块“现代思潮汇注之区”①,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童年时代的孙中山砍过柴,插过秧,放过牛,对农民的痛苦和愿望,有较深刻的了解。有一天,他亲眼看见清朝官兵到村里来办案,乘机诬陷良人,抢劫邻居,气愤地说:“官兵简直是强盗。”孙中山还为姐姐缠足痛苦而流泪。他认为“女子把两脚毁伤实在是毫无道理的”。正是从这些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黑暗现象和摧残妇女的封建陋习中,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孙中山10岁进私塾读书。他不满意整天背书的传统封建教育方式,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我来读书是为识字明理的,整天老是糊里糊涂地死背书,有什么用?”村里有个老人叫冯爽观,参加过太平军。孙中山最爱听这位老人讲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清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太平天国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里。他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后来,孙中山离开家乡,到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到西学。他特别爱读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从而对欧美民族民主革命家推崇敬仰,并产生了效法的念头。在香港读书期间,孙中山广交立志救国的朋友。他同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一起抨击清朝黑暗的统治,纵论天下大事,倡言革命。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以行医为掩护,宣传“勿敬朝廷,尽心爱国”,发展革命力量。清朝广东水师统带程璧光就是接受了孙中山的教诲,投奔革命营垒的。那时候,孙中山虽然具有了一些革命思想,但还没有成长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他幻想依靠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变法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1894年春天,孙中山在故乡闭门10多天,草拟出长达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书中建议政府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同年夏天,孙中山邀挚友陆皓东去天津,求见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可是,李鸿章拒而不见。
上书受挫教育了孙中山,使他认识到用和平改良的办法挽救中国是徒劳无功的。不久,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举国震惊,民心激愤。孙中山决心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创建兴中会
1894年秋天,孙中山怀着远大的革命理想,从上海经日本,再度来到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同年11月,他动员20多名爱国侨胞,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亲自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在章程中,他精辟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他愤怒地谴责清朝封建统治者,“因循苟且,粉饰虚张”,“蒙昧无知,鲜能远虑”,“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他公开声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加入兴中会,必须填写入会盟书,由孙中山带领,举行秘密宣誓的仪式。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个誓词,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目标,从而吹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声嘹亮的号角。
兴中会成立后,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很快团结了数千人。孙中山积极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新军的工作,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他派陆皓东等人到广州建立革命机关,计划在1895年重阳节,炸毁两广总督署,以“除暴安良”为口号,举行起义。但是,由于革命营垒内部步调不齐,谋事不密,被清政府察觉,这次起义还没有正式发动,就遭到了清政府的血腥镇压。陆皓东等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失败了。但是,以此为起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正式打出了武装革命的旗帜。
由于清政府下令通缉孙中山。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国外。他赴日、美、英各国考察社会情况,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壮大组织,准备再举义旗。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流亡西安。孙中山认为机会来了。他派史坚如、郑士良等到惠州、广州发动起义。他奔走于日本、香港、新加坡之间,具体筹划起义事务。惠州起义声势浩大,起义之初,势如破竹,一度发展到两万多人。但由于敌众我寡,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起义军血战半个月,最后弹尽粮绝,又失败了。
成立同盟会
从1901年到1904年,孙中山不辞辛劳,奔走于各国之间,发表演说,撰写文章,宣传革命,募捐筹款,得到爱国华侨的广泛支持。1905年夏,孙中山在欧洲听到国内和东京反清革命活动蓬勃发展的信息,十分兴奋,决定前往日本,以便把各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
当时,中国留学生荟萃日本东京。国内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的骨干分子,为躲避清政府的搜捕,也先后流亡到日本东京。孙中山满怀热情地向他们陈述各省分散起义的弊病,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②提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伺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会上,孙中山当选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不到一年时间,海内外会员迅速扩展到10000人以上,“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③
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在日本东京正式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同盟会领导下,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从1907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连续不断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屡败屡起,斗志不衰。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并一举成功,夺取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的光景,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了。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集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走狗。帝国主义鼓吹中国局势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起用袁世凯。清政府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军政大权,以镇压革命军。
袁世凯掌权后,一面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采用欺骗手段,派人南下和谈,争取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另一方面采取强硬手段,压迫清朝皇室,逼清帝退位。
孙中山没能识破袁世凯的诡计。他曾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遵守临时约法,可以把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由袁世凯继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软弱,由于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这次革命的果实,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势力窃去了。辛亥革命只赶跑了一个封建皇帝,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注释:
①语出李大钊挽孙中山长联。
②宋教仁:《我之历史》。
③孙中山:《致陈楚楠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