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行,影视产业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影视文化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国产电影创作、生产达到新高度,大批优秀节目、电视剧涌现。
正因为影视市场体量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多,呵护好这一市场也成为当务之急。记者多方获悉,2016年,影视行业的监管力度将更大。
对电视制播机构:建立随机抽查机制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建立随机抽查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对播出机构,规范电视剧播出内容,保护创作者权益;对制作机构业绩审核,从重数量指标转变为重品质核定;对制播机构,给予严重违规者最严厉的处罚。这是记者从2015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管理工作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记者从总局相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有制作电视剧资质的机构从新世纪初的几百家增至2015年的8704家,2016年或增加到1万家。由于进入电视节目制作市场门槛降低,企业资质不够,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雷剧”。为此,总局要求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的业绩审核工作,建立随机抽查机制。根据相关规定,从2016年开始,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
提升电视剧质量是今后总局对电视剧管理工作的主线,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的业绩审核要从重数量指标转变为重品质核定。对制作、代理、向境外提供含有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禁止的内容节目且情节严重的,或者制作的节目导向出现偏差、内容低俗庸俗且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要立即吊销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及《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
记者了解到,2015年在社会上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广受观众诟病的裤裆藏雷的“雷剧”,经审查后,总局对制播双方都给予了最严厉的处罚。
记者还了解到,2016年,总局对电视剧内容的播出也作出相应规定,即电视剧的内容一旦经过行政部门审查,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再进行修改或删减,同时要严格保障电视剧片头片尾的完整性,保护影视制作机构的权利和主创人员的署名权。
值得关注的是,总局鼓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推出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广播电视节目。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广播影视文艺创作主要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是肯定不行的。
对违规影院:最严重的将停止供片
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以440亿元圆满收官,当国产电影的创作、生产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加强对整个行业的监管。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资办组织专家对2014版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进行了整体验收。这意味着,电影市场监管有了一个良好平台和技术手段。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4年春节期间电影市场偷漏瞒报票房情况严重,对逐步升温的电影市场造成极大损害,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向媒体表示,将对违规者作出严厉处罚。2015年年底,处罚的“靴子”终于落地,5起影院盗录事件被点名通报。
对此,总局专资办副主任李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年初中国电影市场向好发展,呵护电影市场是当务之急。如今国产影片的创作、生产体量越来越大,对市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对电影市场加强监管是当务之急。
2015年全国新增影院1200余家,新增银幕8035块,相当于每一天有22块银幕被立起来。银幕数的增长,让更多想看电影的观众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为市场加强监管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发现违规问题,主要还是从正面引导,加强政策法规的建立,以及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李东表示,电影主管部门目前还是先以批评为主,如果违规现象继续存在、事态发展更加严重的话,则要采取具体治理措施,最严厉的处罚就是停止向违规影院供片。
电影产业链大致分制作、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哪个环节监管不严,管理措施不到位,都会出问题。在李东看来,电影主管部门对偷漏瞒报票房、向票房注水这两项都是不能接受的。
作为行业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2015年陆续曝光了12批共计72家严重违规电影院名单,并对其中22家影院违规行为处理决定进行了通报。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通过盗录源可以精确定位到发生盗录盗播的影院、影厅和精准的时间点。协会要求全体会员单位引以为戒,进一步提高版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共同维护电影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收视率造假的人、机构:列入黑名单
签收视对赌协议,收视率造假,唯收视率论……种种被社会和业内诟病的有关收视率问题,在2016年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对参与收视率造假的人员、机构,一经发现,都要进行严厉查处,列入黑名单。同时,总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收视率调查的管理,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收视率调查体系。
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抑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其他节目,近年来都备受收听率造假的困扰,积重难返。尤其是电视节目收视率造假,让很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感到无奈,又不得不被迫在“潜规则”上妥协。收视率造假话题甚至在全国两会上也形成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张泽群、全国政协委员欧阳常林与张国立等人先后向收视率造假开炮。著名制片人侯鸿亮、导演郭靖宇等人也在不同场合痛斥收视率造假之风。就连一向不在乎收视率的著名导演郑晓龙,对《芈月传》收视率造假也颇感无奈。
唯收视率论已成业界痼疾,收视率造假手段层出不穷,数字背后都是金钱利益。收视率这个红线,牵动着广告商的广告投放,牵动着电视台的广告创收,因此已经不单单是广电行业内关注的一个话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总局对收视率造假问题一直密切关注,公安机关也曾破获了几起涉及收视率造假的刑事犯罪案件。2015年,总局相关部门已经约谈并严肃处理了一些涉及收视率造假问题的电台、电视台和机构;召集央视和北京、山东、湖南、上海、天津、安徽、江苏、浙江等八大省级电视台相关部门负责人,签署了反对唯收视率、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
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收视率调查的改革是2016年总局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提醒相关电台,特别是电视台,不得参与收视率造假行为,不得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随意发表“谁对我收视率进行干扰”或“谁的收视率涉及造假”的言论。
收视率造假已经是第N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希望2016年,人们能够看到收视率造假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唯收视率论不再是困扰电视行业的头痛问题,也不再是电视业的乱象之一。
(来源: 广电报)
http://news.sina.com.cn/m/2016-01-07/doc-ifxnkkuv4154168.shtml